2023年12月,中央第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福建省發現一些城市環境基礎設施短板多,其中龍巖和泉州城區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工作推進不力,直排、漏排和溢流現象依然存在,城市內河仍有黑臭,問題較為突出。下面我們一起看下具體情況。
一是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工作推進不力,管網排查工作比較滯后。龍巖市污水管網建設改造工作不到位,老舊城區和40個城中村合計14.9平方公里區域雨污不分,占建成區總面積比例達20%以上,雨季大量污水下江入河;江山名筑、印象天悅等小區管網混錯接問題突出,龍物小區等三個小區污水一直未接入管網,長期直排。督察還發現,泉州市有關部門未認真組織開展污水管網排查工作,2020年和2021年合計僅排查中心城區管網3.5公里,直到2023年初才啟動全面排查工作,致使管網改造和修復工作滯后,目前完成管網混錯接修復、結構性缺陷修復和功能性缺陷修復的點位,僅分別占排查出的問題點位的0.8%、13.2%和24.1%,污水漏排滲排問題嚴重。
二是污水處理能力不足,污水收集率偏低。龍巖市中心城區的鐵山污水處理廠早在2019年就已滿負荷運行,且收集區域內污水產生量不斷增加,但相關部門推動污水處理廠擴建工作進展緩慢,直到2023年6月才開工建設。督察發現,大量生活污水通過鐵山污水處理廠進水總管的溢流口直排龍津河,2023年1—10月溢流量達220萬噸,監測結果顯示,化學需氧量、氨氮和總磷濃度分別為75毫克/升、17.6毫克/升和2.1毫克/升,分別超地表水環境質量Ⅲ類標準2.8倍、16.6倍和9.5倍。
圖1 2023年10月20日,督察組暗查發現,鐵山污水處理廠溢流口溢流生活污水
三是污水直排問題突出,部分水體存在黑臭現象。2022年龍巖市上報城區無黑臭水體,但督察發現,龍巖市長期將漳龍鐵路雨水溝(石埠合流溝渠)作為截污溝,收集紅炭山、紅梅等多個居民區生活污水,形成長約2公里的黑臭溝渠,監測結果顯示,水體氨氮濃度高達43.8毫克/升,為重度黑臭。龍津河及其部分支流兩岸分布多個生活污水直排口和雨污混排口,對龍門溪龍巖大橋橋下排口、龍門溪雙洋農貿批發市場排口等采樣,監測結果顯示,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濃度最高分別達326毫克/升、44.4毫克/升和8.2毫克/升,分別超地表水環境質量Ⅲ類標準15倍、43倍和40倍。
圖2 2023年10月18日,督察組暗查發現,龍巖大橋下排口直排污水進入龍門溪
泉州市鯉城區和豐澤區大量生活污水通過550多個排口和一些管道破損點直排漏排進入中心城區的70條內河,督察組現場檢查發現,筍浯溪江濱北路臨漳水閘橋處、田淮渠宏源商務酒店邊均有污水直排入河。鯉城區和豐澤區在晉江沿岸17條入江河流中有11條水質為劣Ⅴ類,另有部分生活污水通過穿堤排口排入晉江,導致晉江入海的蟳埔國考斷面水質不能穩定達標,個別月份甚至下降為Ⅴ類,在美山路、南威軟件園等附近的穿堤排口均發現污水直排晉江。
圖3 2023年12月7日,督察組現場督察發現,泉州市生活污水直排城市內河田淮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