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中旬以來,我國天氣形勢異常復雜,集中出現了寒潮、雨雪、低溫、冰凍等各類冬季災害性天氣。這對污水處理而言帶來了哪些挑戰?業內人士做出了相關解答。
氣溫驟降對污水處理有哪些影響?
氣溫驟降對微生物的活性影響非常大。對污水處理設備來講,可能存在管道、閥門、泵密封等被凍的情況,但企業大多會針對寒冷天氣提前做預案。另外,膜系統的過水量也會受影響。目前,污水處理廠采用的處理技術主要是活性污泥法,其中,微生物在污染處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其對環境有一定要求。水溫易受自然環境影響這一問題較難解決。污水處理廠冬季運行如果水溫低,污泥活性較弱,不利于污水處理。
一位不愿具名的專家告訴記者,溫度是影響微生物生長的一個重要因子。一旦環境水溫低于5攝氏度時,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就會受到影響,活性過低甚至停止活動。污水處理系統中不同微生物的最佳適宜溫度有所差異,一般最佳溫度是20攝氏度—30攝氏度。三達膜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總經理方富林告訴記者:“氣溫驟降會導致微生物菌群活性快速降低、硝化和反硝化活性快速下降甚至停止等,使污水處理廠的處理效率和氨氮去除能力快速下降,從而容易導致出水水質超標。與之相比,在氣溫緩慢降低的情況下,污水處理廠的微生物會有一個適應過程,處理效率下降不明顯,污水處理廠也會有更多應急措施進行調整應對。”
降雪對污水處理廠的運行產生的影響
首先,雪水融化后進入污水處理廠,會讓污水的溫度更低。有國外研究表明,當進入污水處理廠的融雪水量占到每天排放到污水處理廠水量的43%—70%,會導致平均每天的污水溫度下降2 攝氏度—3攝氏度。脫磷過程雖然不太敏感,但從聚磷效果來看,在冬季污水溫度低于10攝氏度下,聚磷菌對磷的固定也會顯著降低。水溫過低還會影響污水處理廠活性污泥的生存環境。
其次,在日常的除雪作業中會使用融雪劑,這也會給污水處理帶來新的挑戰。融雪劑的主要成分通常包括氯化鈉、氯化鈣、硝酸鈉、硝酸鈣等,統稱為無機鹽,這些成分進入污水處理廠,會導致進水的TDS(總鹽)升高,鹽分過高影響微生物的生長和代謝,進而使污水處理效率下降。通常市政污水處理廠并沒有設計處理TDS(總鹽)的工藝,總鹽一般直接排放到出水口,出水TDS(總鹽)往往會超標。
雖然經過雪水的稀釋作用,這部分鹽類的危害已經大大降低,但對于一些中小城市的污水處理廠來說,這部分融雪劑中的高鹽濃度會對微生物帶來一定危害。高鹽廢水不僅會導致微生物生存環境中的鹽濃度高于微生物體內的鹽濃度,造成微生物體內水分反滲透,直至脫水死亡,還會造成活性污泥數量下降,引起出水水質變化。在大量使用融雪劑的城市,要采取相應的措施,如使用廠區內回水等來稀釋這部分進水,緩解對微生物的沖擊。
有研究表明,沒有經過微生物馴化培養的污水處理廠最佳適宜鹽分濃度不應大于10000mg/L,氯離子濃度不應大于2000mg/L。此外,對于污水處理廠來說,降雪帶來的工藝設備運行的異常工況也是一個需要重視的問題。對于地上污水處理廠而言,很多設備是露天放置的,會采取一些防水的密閉措施,避免水進入機器或者電動機內部。但降雪會給現場運行的機械帶來一些問題,如行走輪的打滑。行走輪是位于初沉池、二沉池邊上,帶動刮(吸)泥機運行的一種機械。
在降雪的天氣,這種運行會受到影響。雪落在行走軌道上,被行走輪壓實后,形成雪層,造成行走輪的打滑,使刮(吸)泥機長時間在一個位置運行,污水處理池底的污泥無法全部排出,造成工藝運行異常。此外,如果雪停了之后,沒有及時清理干凈軌道表面的融雪劑,其中的氯化物會和軌道上的硅酸鹽水泥發生反應,使硅酸鹽水泥變酥,在行走輪的不斷碾壓下,在軌道上形成一個個坑洼,嚴重的會使行走輪陷入,造成設備和工藝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