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地表水按功能劃分為五類,不同類別對應不同的水質限值和適用場景。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的分類與要求
1.水域功能分類
Ⅰ類:源頭水、國家自然保護區,水質要求高,污染物限值最低。
Ⅱ類: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級保護區、珍稀水生生物棲息地等,適用于高標準的飲用水源保護。
Ⅲ類:飲用水源地二級保護區、漁業水域及游泳區,水質要求適中。
Ⅳ類:一般工業用水及非直接接觸的娛樂用水,限值較寬松。
Ⅴ類:農業用水及一般景觀水域,限值高。
2.核心監測指標
地表水標準規定了24項基本檢測項目(如pH、溶解氧、COD、氨氮、總磷等),并針對集中式飲用水源地補充了5項指標和80項特定項目(如重金屬、有機污染物等)。其中,化學需氧量(COD)是水質評價的關鍵指標,需符合HJ3772019對在線監測儀的技術要求。
水質在線監測儀的關鍵技術與設備選型
1.多參數監測能力
常規五參數:溶解氧、pH、電導率、濁度、溫度是基礎監測項;
擴展指標:COD、氨氮、總磷、總氮等參數,覆蓋GB38382002基本項目;
2.設備技術特點
自動化與智能維護:COD在線分析儀具備在線清洗和自動標定功能,減少因懸浮物沉積導致的誤差,維護周期為每月一次。且支持斷電自動排空、清洗管路和質控核查,保障數據可靠性。
環境適應性:設備需滿足IP55防護等級,且可以通過無線通信實現遠程監控。
地表水監測設備應用分析
1.系統配置
固定式監測站:適用于地表水長期連續監測,可以利用水質信息管理平臺,覆蓋多項指標,支持污染預警和事故報警。
浮標式/移動式設備:適合水庫、河道等場景。
2.數據管理與質控
需遵循《地表水環境監測技術規范》,采用標準分析方法(如GB/T5750),并通過質控儀實現標樣核查、加標回收測試等,確保數據準確性。
3.應用場景示例
飲用水源地:需重點關注地表水Ⅱ類水域的微生物(如大腸菌群)和毒性物質監測。
工業區與農業區:地表水Ⅳ類、Ⅴ類水體可側重COD、總氮、總磷等富營養化指標,搭配低成本移動式設備實現廣域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