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需氧量COD是指在一定條件下,水體中還原性物質被強氧化劑氧化時,所需消耗的氧化劑的量,以氧的mg/L來表示,它通常表示水中微生物可降解的和不可降解的有機物及還原性無機物的總量,它反映了水中受物質污染的程度,化學需氧量越大,說明水中受有機物的污染越嚴重。根據所使用的氧化劑的不同,化學需氧量一般可分為兩類:即CODCr和CODMn。
CODCr即使用重鉻酸鉀作為氧化劑得到的測量結果。重鉻酸鉀的氧化能力很強,能夠較快地氧化水中大部分有機物和無機性還原性物質,適用于污染較嚴重的水樣分析。我們平常所說的化學需氧量(COD),一般指CODCr。
CODMn即高錳酸鉀指數,是使用高錳酸鉀作為氧化劑得到的測量結果。常用于污染程度較輕的水樣,如地表水和飲用水,常用酸式高錳酸鉀法。高錳酸鉀法氧化能力有限,測量值和真實值存在一定差距。
通過對COD的檢測,可以評估水體中還原性物質(主要是有機污染物)的總量,從而對污染物的排放進行監控。為了保護水環境,控制污染物排放,國家將COD值作為重點控制的水質參數之一,在飲用水行業、綜合排放行業、農林養殖行業和公共衛生等領域,頒布了一系列國家強制標準,對相關水質的COD值作了嚴格限制。那COD常見監測方法有哪些呢?
1.化學滴定法是經重鉻酸鉀氧化處理,滴定消解后樣品中未被還原的重鉻酸鉀從而計算出COD含量。其缺點是測量時間過長、 操作維護復雜, 運行成本高, 同時還會產生二次污染。
2.分光光度法是利用600nm的光照射高溫消解后樣品及空白樣,測量其吸光度,形成標準曲線,從而計算出COD含量。
3.UV法是利用物質對特定波長的紫外光和可見光的吸收特性來進行分析和測定物質濃度的方法。無需經任何的化學預處理, 無二次污染, 能夠實現在線、 實時的監測COD含量。